4 min read

First half of 2011, 课业预总结

Courses:

a)《计量经济学》,by马卫民

作业:4道课后习题; 最后开卷考试(书本原题)

期望: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,能用数据说明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,这样的研究很具有说服力,可以很好地满足对经济社会的好奇和探索。学好之后就可以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,所以要一点一滴地把它学好,不放过每一知识点。

结果:老师只是介绍性地授课,好像学生都可以替他来讲。课堂上没有技术性的推算和证明等,所有课时都蜻蜓点水而过。上他的课很轻松,不需要太多的思考,有时候甚至想入非非,有时候甚至不想听他讲而想自己去看书、去推导。课外基本上花费很少的时间在这门课上面,注意力总是被别人牵引着,比如导师说要写论文,然后就去看文献准备写论文。完了,论文没写出来,这门课也没学好。

疑问:为什么需要课堂时间来学习?难道只是为了这样简单的介绍这门课吗?

b)《质量管理》,by尤建新

作业:一片拼凑案例论文; 最后开卷考试(很活)

期望:Joseph Juran says,”依靠质量取得效益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最大的选择。” 至于中国的产品那就更需要提高质量了,好些产品由于质量不善导致重复购买从而致使资源大量的浪费。虽然有人甚至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内需刺激经济,但是我始终认为这是混账的说法。秉着问题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有前途的地方的理念,决心要好好学习这门课。并且质量管理侧重过程的方法,是实干的方法,侧重事实、实实在在。比如ISO对质量给出的定义——“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。”这实在有意思,连“质量”这么抽象的东西都能给出很具体的定义(这是我们的文化所不能做到的)。

结果:前院长第一堂课就从广义、发散的角度讲授影响质量的因素,分析的确实有点水准,不愧是当过院长的。稍带幽默的四节课如浮云飘过,我一直云里雾里;最后一节课是邵鲁宁博士代上的,比较切中具体,还算合口。这些年的上课经历使我变得对前院长浮云式的“思想”不感兴趣,而对邵博士实打实的“招数”颇感兴奋。如此看来,这门课上完后意义不大,没有精通几招“招数”。

c)《生产调度管理》,by刘明

作业:一篇调度方面的英文文献的Review;没有考试

期望:学到一些很实用的调度技术。

结果:上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很学术额,刘博士兢兢业业地在上面讲,下面睡倒一片。与预期的大不一样,又是什么证明,又是什么NP问题,最难的是NP-hard问题,不过也算长见识了。这门课实用的程度很低。

d)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》,by张建军

作业:一次线性规划的小组作业,一篇论文(比较有价值);没有考试

期望:学到更专业、更高级一些的知识,提高作为专业人士的专业素养。所得知识尽量细节、具体、全面。比如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等。

结果:跟预期的不一样,张老师没有讲预期所想学到的知识。张老师是一个具有学术批判的老师,没有讲浮云式的“思想”,有几分随性和淡定,给我们讲了一些“招数”。比如学到了用Excel规划求解模块求解线性规划问题,还有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定价博弈问题等。就是只有5次课时,如果时间很长他会给我们再讲什么呢?

e)《服务运营管理》,by苏强

作业:一次小组作业,其中两次上台presentation; 没有考试

期望:以前没接触过服务运营,希望通过这门课了解服务运营管理的知识,主要是拓展知识面,思考新的问题。

结果:苏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们讲他的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让我们从里面选择一个小方向写一篇论文。我们几乎顿时雷倒···后来稍带讲了些服务运营的知识,现在也没留下太多的印象,这门课不上也罢。

f)《管理优化方法》,by李相勇

作业:一篇3-4页的paper,并且用matlab编写程序跑起来;没有考试

期望:学一些高深的优化方法

结果:原来学的是以前耳闻过的几种启发式算法(heuristic algorithm),这门课基本满意,老师没有酱油而且要求我们学会matlab。个人挺认同学会matlab,这样可以用算法方便地解决实际优化问题。

待续···

(注:Druck recommended, 把你的期望写下来,大概9个月后再把结果写下来,对比一下期望与结果,这样会螺旋式提高我们的能力。)